■教育這十年?親歷者說
2003年,我回國來到復旦大學工作,這些年里,我深切感受到了國家對科技創(chuàng)新日益迫切的需求,也感受到新型舉國體制展現出來的巨大優(yōu)勢,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提出,更是讓每個高??蒲泄ぷ髡吒械绞姑诩?、責任重大。
我在復旦前后學習、工作了25年。過去10年里,高??蒲薪M織模式和科技評價這兩項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令我印象深刻。從科學家個人或小團隊各自進行的“分布式”研究,逐漸轉向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目標、有組織的“大科學”研究,科研組織模式的轉變在牽引高校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等方面成效顯著。
近年來,我們通過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和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打造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10年來在集成電路、腦科學、老年醫(yī)學等領域新增*科研平臺10余個,新建了包括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大氣科學研究院、類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20余家實體運行科研機構,科研成果產出顯著。
這10年,隨著“破五唯”工作的不斷深入,比起“數論文”,我們更關注用代表作等對科研人才進行評價。而與以往以國家為主的科研投入相比,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地方對科研的重視和投入大大提高??梢哉f,新時代的科技人才有著更肥沃的發(fā)展土壤。
我也是從青年科研工作者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對比我和今天年輕人的成長發(fā)展道路,尤其能感受到科技人才開展科研工作的條件不斷優(yōu)厚,感受到評價導向的轉變對幫助科研人員潛心研究起到的積極作用。
回望這10年,隨著國家對科技事業(yè)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科研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chuàng)新活力,高??萍紕?chuàng)新的實力和能力獲得了顯著增強。復旦的快速發(fā)展也是高??萍紕?chuàng)新綜合實力實現躍升的一個縮影。
“十三五”以來,復旦牽頭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項目逾150項;2021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及科技創(chuàng)新2030重大項目45項,項目立項數和經費數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2021年突破10億元;牽頭發(fā)起國際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作為體現學校科研綜合實力重要指標的科研經費,全口徑科研經費已經突破45億元,10年增長近4倍。
未來,復旦大學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將牢牢堅持以“*個復旦”建設為目標,勇?lián)姑?,為我國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不斷作貢獻。我熱切地期待著下一個10年。
(本報記者梁丹采訪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22日第1版?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lián)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予以刪除!